您好,欢迎访问EMC易倍体育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网站!
emc体育app下载,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治水安邦、兴水利民新篇章
2024-11-29 阅读

  emc易倍体育平台,emc易倍体育平台,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是人类以及所有生物存在的生命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坚持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提出治水新思路,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近期出版的《习关于治水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一书,分6个专题,收入习相关重要论述297段。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新征程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促进“人水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党对治水工作的领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习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治水即治国,治水之道是重要的治国之道。全党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摘编》第一专题等对习相关精辟论述作了集中反映。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水治理体制。我们党历来重视治水,新中国成立后办了许多大事、好事、难事,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到“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从学大寨整地治水到发扬红旗渠精神凿山修渠,从兴建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到南水北调,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大事、谋长远,提出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提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治水新思路,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战略任务,保障水资源、水安全,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坚定不移贯彻这些精神和要求。习指出,水治理体制是生态文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治水不是一个方面、一个部门的事情emc体育app下载,,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做到的。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不能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而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适应新的治水形势,把眼光放长远些,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完善水治理体制,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保护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本钱。

  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频发,自古以来是我国基本水情。我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农耕文明决定了治水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统一兴盛至关重要。现在,我们国家大,发展产业、工业化、现代农业和城镇化,对水需求很大。水已经成为了我国严重短缺的产品,成了制约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安全问题。习指出,要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朝着蓝天净水的目标不断前进。这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习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从实现长治久安的高度和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做好这方面工作。

  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安全中的老问题仍有待解决,新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紧迫。老问题,就是地理气候环境决定的水时空分布不均以及由此带来的水灾害。新问题,主要是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给我国治水赋予了全新内涵、提出了崭新课题。习指出,治水必须要有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要善于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特别是要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处理好开源和节流、排污和治污等关系,切实提高我国水安全水平。治理好水污染、保护好水环境,就需要全面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要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深入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扎实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备用水源地建设,保障好城乡饮用水安全。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因地制宜开展内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并形成长效机制。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加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坚持陆海统筹emc体育app下载,、河海联动,持续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以海湾为基本单元,“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不断提升红树林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继续抓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

  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水文化。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象征意义。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中华民族有着善治水的优良传统。都江堰、郑国渠、京杭大运河,以历史之悠久、工程之浩大、受益之广泛而闻名于世,成为我国和世界水治理史上的杰作。我们党在治水工作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如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等。这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要用这些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

  习强调,兴水利、除水害,古今中外,都是治国大事。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度重视水安全风险,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全面提高灾害防控水平,守护人民生命安全。《摘编》第二专题,对习相关重要论述作了集中反映。

  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习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替代的。如果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

  建设好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我们党始终把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有肥无水望天哭,有水无肥一半谷。”习指出,解决靠天吃饭问题,根本的一条是大兴农田水利。既要重视大型水利工程这样的“大动脉”,也要重视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2013年春节前夕,习在甘肃渭源县实地考察引洮供水工程时指出,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2024年9月,习在甘肃考察期间,听取引洮供水工程情况汇报,得知近600万群众从此告别苦咸水,十分高兴地说:“引洮供水工程建得很好,解了燃眉之急。要多抓这样造福人民的工程,切实解决老百姓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

  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农村环境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民心之痛、民生之患,必须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下大气力解决好。习指出,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深入实施“水十条”,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大幅度减少污染严重水体。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打好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把消灭城市黑臭水体作为水污染治理的重点。要坚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习强调,饮水安全是人民生活的一条底线。确保地下水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是重大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要加强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的全过程管理,划定水源保护区,依法全面清理保护区内违法项目和排污口,加强农村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严防地下水污染,实施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确保所有城乡居民喝上清洁安全的水。

  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不断提高防汛抗洪和减灾救灾能力。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防灾减灾救灾是一项长期任务。习指出,防灾减灾救灾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面。要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强化灾害隐患巡查排险,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习强调,大涝大灾之后,务必大建大治,大幅度提高水利设施、防汛设施水平。人类挤占了江河,不给洪水让路,洪水就不会给人类出路。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把恢复重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完善防洪标准,建好用好水库等控制性工程。要大力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舍得花钱,舍得下功夫,宁肯十防九空,有些领域要做好应对百年一遇灾害的准备,切实提高防汛抗洪能力。

  习指出,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治水,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摘编》第三专题,集中反映了习相关重要论述。

  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节水工作意义重大,对历史、对民族功德无量。我国水情决定了我们必须立即动手,加快推进由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用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习指出,治水要良治,良治的内涵之一是要善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分清主次、因果关系,找出症结所在。当前的关键环节是节水,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进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建设。解决水供给问题要从涵养水源入手emc体育app下载,,从修复破损的生态入手,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要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坚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原则。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是有不可抗拒的物理极限的。习指出,形成今天水安全严峻形势的因素很多,根子上是长期以来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认识不够、把握失当。把水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限供给的资源,把水看作是服从于增长的无价资源,只考虑增长,不考虑水约束。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不要试图征服老天爷。治水也一样,不要总想着征服水。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都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利用水资源,坚持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习指出,治水也要统筹自然生态的各要素,不能就水论水。要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等,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森林、湖泊、湿地都是盛水的“盆”,是天然水库,具有涵养水量、蓄洪防涝、净化水质和空气的功能。要落实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继续严格实行耕地用途管制,并把这一制度扩大到林地、草地、河流、湖泊、湿地等所有生态空间,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监管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

  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两只手协同发力。保障水资源安全,无论是系统修复生态、扩大生态空间,还是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等,都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习指出,水是公共产品,政府既不能缺位,更不能手软,该管的要管,还要管严、管好。水治理是政府的主要职责,首先要做好的是通过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产权不清、权责不明,保护就会落空,水权和排污权交易等节水控污的具体措施就难以广泛施行。有关部门在做好日常性建设投资和管理工作的同时,要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制度建设。要系统考虑税收和价格手段,区分生产者和消费者、饮用水和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城市和乡村用水、工业和农业用水等,研究提出实施水资源税、原水水费、自来水费、污水处理费的一揽子方案。要推进重要江河湖库、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重要生态系统等保护补偿,完善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让保护修复者获得合理回报。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习指出,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摘编》第四专题,对习有关重要论述作了充分反映。

  科学实施调水工程,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了以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为代表的全国性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党的十八大以来,建成了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习对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宝贵经验作了系统总结,强调要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尊重客观规律,规划统筹引领,重视节水治污,精确精准调水。这些经验,要在后续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运用好。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要在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处理好开源和节流、存量和增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统筹工程投资和效益,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南水北调工程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北缺南丰”是我国水资源分布的显著特点。党和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就是要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剂,促进南北方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习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约用水统筹起来,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

  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习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要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这类基础设施的网络效益,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现有水库,要坚持安全第一,加强隐患排查预警和清除,确保安然无恙。新建水库,要从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的高度,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强化质量、有序建设。要聚焦河流湖泊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城市防洪安全,谋划建设一批基础性、枢纽性的重大项目,科学布局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的功能建设。

  保护长江、黄河母亲河等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习强调,要促进“人水和谐”,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摘编》第五专题,对习相关重要论述作了充分反映。

  保护好“中华水塔”,全面加强水源涵养。保护水源就是保护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江源等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实施,水源涵养能力稳定提升。习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来不得半点闪失。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水源涵养能力。要划出硬杠杠,坚定不移做好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实施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秦巴山脉、祁连山脉、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南岭山地、京津冀水源涵养区等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提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原则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习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习强调,我讲过“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长江是长江经济带的纽带。无论未来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可能离开长江的哺育。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宁,天下平。”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是治国理政的大事。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开创了治黄事业新篇章,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习一直很关心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上中下游沿线都走到了。指出,水是黄河的命脉。要从保证黄河安澜的高度,充分认识黄河水之利,坚持节水优先,还水于河,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优化和细化“八七”分水方案。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等等。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习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上游要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要着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淮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洪体系越来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对于海河、汾河、洞庭湖、青海湖、滇池、洱海、乌梁素海等重要江河湖库的生态保护治理,习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完善流域管理体系,完善跨区域管理协调机制,完善河长制湖长制组织体系,加强流域内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防治、联合执法,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习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结合学习《摘编》,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绘就新时代治水兴水新画卷,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的水安全支撑和保障。

网站备案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电话:020-88889999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