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机床行业权威榜单TOP25MachineToolProducers正式发布,国内两家企业大族激光、邦德激光上榜,分别位列第7、第17。这是时隔十几年后,中国机床企业再度跻身全球机床行业TOP榜,邦德激光更是榜单中唯一一家聚焦激光切割单赛道的机床企业,让世界再一次见证了中国机床行业的坚韧与拼搏。中国机床行业往昔峥嵘,难破核心技术壁垒而日渐沉寂早在十几年前,随着国家制造业的飞速崛起和市场活力的激发,中国机床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十八罗汉”的赫赫威名远震全球市场,沈阳机床雄踞全球机床销售收入第一,大连机床也在世界机床企业产值排名中位列前五。中国机床行业发展如日中天,一时风光无两。然而十年辉煌倏忽而过,全球机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技术更迭之快迅雷不及。高端数控技术和精密机床制造的技术壁垒成为中国机床持续发展的最大屏障,体量大但不强的问题逐渐暴露。加上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局面持续存在,导致中国机床始终无法进入全球中高端市场,昔日巨头也在持续的技术冲击和外企入侵中逐渐失去竞争优势,日、德、美等国家凭借强大的创新技术一直占据着行业龙头的市场地位。中国机床行业亟待突破国际技术封锁,以更强大的自研技术和创新能力造就新一轮的崛起。国产高端激光加工装备企业崛起,助力中易倍体育官网,国机床再续辉煌可以说,1996年成立的大族激光和2008年成立的邦德激光,共同见证了中国机床行业最辉煌的时刻,也在时代的浪潮中走上了不同的发展之路。邦德激光在成立不久,便确立了以颠覆性创新和聚焦战略为核心的自强之路,果断放弃短期利益,砍掉当时营业额近亿的打标机和二氧化碳雕刻机业务,专注聚焦光纤激光切割机单品类的研发制造。激光器、激光头的研发制造是激光加工设备制造的关键,其核心技术一度遭到国外封锁。在这样的艰难局面下,邦德激光多年投入数亿元,在激光器、激光头、操作系统等激光切割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成功破解国外“卡脖子”难题,将核心部件、工业软件及智能化系统、整机设备的全套自研能力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同时,邦德激光放眼全球,确立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不断与国际前沿激光切割技术接轨,持续向高度自主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先进制造方向不断努力。据其官网显示,2019-2023年邦德激光实现了连续五年全球销量第一,还斩获了2023中国钣金激光切割销售额、销售量双第一,成为全球激光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可以说,它在自研自强中走出了一条从被垄断到反向出口易倍体育官网,的逆袭之路。而大族激光实施多元化战略布局,在信息产业设备、新能源设备、半导体设备、通用工业激光加工设备制造方面全面开花,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中坚力量。国产激光加工装备制造企业的崛起,让中国机床行业焕发新生,再度驰骋在国际舞台。作为中国机床行业的后起之秀,邦德激光等企业扛起中国制造的大旗,在全球市场上赓续前辈的荣光。新型激光加工技术前景广阔,先进制造引领未来以机床为代表的工业母机,是国家制造业的基础关键装备,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竞争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变量。对于制造行业来讲,推动前沿技术、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创新,持续加强关键核心部件、基础元器件、智能化工业软件的配套能力,走高端化、智能化、自动化发展道路是必然趋势。近年来,全球制造业蓬勃发展,国家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迎来战略机遇期。激光切割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安全环保等特点,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引领全球高端装备制造升级变革的先锋力量。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激光加工应用市场。《2024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详版)》指出,随着我国激光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激光器、激光头、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逐步实现由依赖进口向自主研发、替代进口的转变。2023年,中国以56%的占比,稳居全球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第一。中国激光加工高端装备,正成为驱动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时至今日,“制造出海”热潮迭起,全球化发展势不可挡。中国激光加工企业正不断夯实自身的创新力、产品力与品牌力,加快海外布局,探索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在未来,一定会以更加高端的激光加工智能制造技术占领更大的全球市场,展现中国先进制造的无限力量。
12月30日,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梁国斌出席新闻发布会。中国工业报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在系统梳理年度行业新闻报道的基础上,组织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石油石化企业、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的行业内外专家进行投票,评选出了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这也是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第12次组织评选并对外发布“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具体包括: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石油石化行业实现新发展;《能源法》为石油石化行业转型发展提供行动指南;我国油气行业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成效显著;石油石化行业锚定“双碳”目标加速低碳转型;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钻深突破万米;我国最大石化产业基地全面建成;我国开创深水油田经济高效开发新模式;我国新增油气管道里程超4000公里;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迈出新步伐;60余家石油和化工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办公室(秘书处)主任段斌扬,进一步介绍了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的具体内容: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石油石化行业实现新发展2024年6月10日,在习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之际,《习关于国家能源安全论述摘编》一书在全国发行。《摘编》汇集了习围绕国家能源安全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新时代新征程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年来,石油石化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围绕国家能源安全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实施了一系列开创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有效履行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护油气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大责任。《能源法》为石油石化行业转型发展提供行动指南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能源法》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适应能源发展新形势,就能源领域基础性重大问题在法律层面作出规定,是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统领性法律。为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释放了“绿色”信号,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能源法明确规定了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鼓励规模化开发,强调石油优化加工转换产业布局和结构,有助于推动化石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同时明确了能源科技创新的发展路径,指出能源科技的重点方向是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以及储能、节约能源等。这既是对石油石化行业提出的发展要求,也是具有导向意义的转型路径。我国油气行业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成效显著随着我国油气行业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进入最后一年,石油央企大力推进的增储上产计划取得积极成效,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国家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24年,我国油气行业持续加大上游资金投入力度,新发现开平南油田、秦皇岛27-3油田、通南巴气田等一批亿吨级、千亿方级大型油气田。建成投产我国首个百万吨油气当量煤岩气田中国石油大吉气田、四川盆地又一个千亿方海相大气田中国石化川西气田、我国南海首个深部潜山储层开发项目中国海油惠州26-6油田、我国首个海上多层稠油热采油田中国海油锦州23-2油田、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等一批油气产区,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与此同时,中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2024年累计产量突破100万吨,实现了非常规油气中页岩油开发的历史性跨越。石油石化行业锚定“双碳”目标加速低碳转型石油石化行业强化顶层设计,加快研究确定“双碳”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行动方案。2024年3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相继召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锚定“双碳”目标,分阶段、有步骤地推动风光地热和氢能等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发展。4月11日,中国石化成功探路京沪氢能交通走廊,标志着我国京沪氢能走廊初步形成;7月24日,我国能源化工领域首个聚焦于碳足迹的联盟能源化工产业链碳足迹联盟在京成立。8月16日,中国海油高栏终端依托在生产设施建设的海上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项目投产。8月21日,由中国石化和国家能源集团联合牵头的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启动;8月25日,中国石油首个万亩零碳生态园区在大庆油田马鞍山正式建成,取得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碳中和证书》;11月26日,由中国石油和中国华能联合牵头的央国企CCUS创新联合体正式启动。从提前10年实现“气超油”、加速推进“氢车上路”到全面启动碳中和规划,石油央企锚定低碳转型目标,与14亿人息息相关的未来能源发展蓝图变得愈发清晰。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钻深突破万米2024年3月4日,我国首口设计井深超万米的科学探索井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10000米,成为世界陆上第二口、亚洲第一口垂直深度超万米井,标志着我国自主攻克了万米级特深井钻探技术瓶颈,深地油气钻探能力及配套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陆上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的34%,并且深层超深层新增油气储量占比逐年增大,深层超深层已成为我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主阵地。面对新的挑战,中国石油多家单位开展联合攻关,攻克了超高钻台大载荷提升系统关键技术难题,自主研制了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创新研发了220摄氏度超高温钻井液、抗高温螺杆、测斜等工艺技术,万米取芯及电缆等资料录取装备实现突破,175兆帕特高压压裂车、压裂液装备完成生产研发并成功在现场试验,打造形成万米特深井安全高效钻完井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我国最大石化产业基地全面建成2024年12月18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二期扩能和高端新材料项目全面机械竣工,实现了数字工厂与物理工厂同步交付,创造了国内同体量项目群建设中自主创新应用最广、智能化程度最高、节能降耗最优等多项纪录。至此,镇海炼化的炼油能力提升至4000万吨级,使其所在的浙江宁波石化基地炼油总能力突破5000万吨级,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竞争力最强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镇海炼化二期扩能和高端新材料项目每年可为下游提供近800万吨相关产品,为长三角地区汽车、家电、纺织等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完整度、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拉动上下游产业链万亿级产值。我国开创深水油田经济高效开发新模式2024年9月19日,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中国海油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正式投产,项目建成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和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标志着我国成功开创“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深水油田经济高效开发全新模式。“海葵一号”总高度近90米,总重量约3.7万吨,最大储油量6万吨,每天可处理原油5600吨。“海基二号”总高度达428米,总重量超5万吨,可实现远程水下井口控制、智能油气开采、台风生产模式等功能。我国全类型深水油气装备的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新增油气管道里程超4000公里2024年,我国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全年新增管道里程超4000公里,“全国一张网”正逐步完善,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西气东输四线已完成吐鲁番至中卫段主体管道工程建设,投产后,西气东输年输气能力将提升15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我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已全线亿立方米,达最高水平。川气东送二线、虎林到长春天然气管道等管道工程也正在加速推进。目前,我国主干油气管网约10万公里,输气能力从2020年2230亿立方米增加到3290亿立方米,增幅达48%,天然气“全国一张网”日供气能力超10亿立方米。到2025年,我国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联通海外的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将更加完善,初步形成东北、西北、西南以及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同时建成“五纵五横”的天然气干线管网,进一步提升油气供应保障能力。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迈出新步伐2024年,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步伐。10月14日,中国海油“海能”人工智能模型正式发布。11月14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宁波万华等企业共同发布石化化工大模型。11月28日,中国石油与中国移动、华为、科大讯飞联手打造的7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发布。11月29日,国家管网集团“管网”大模型正式上线应用。其中,昆仑大模型是中国能源化工行业首个通过备案的大模型。10月30日,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二期工程投产,标志着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迈出强链、补链、延链的新步伐。12月3日,中国石化中科炼化智能乙烯装置关键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通过验收,标志着全球首个数字孪生智能乙烯工厂在我国建成。60余家石油和化工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2024年9月1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4中国企业500强,60余家石油和化工企业榜上有名。石油和化工上榜企业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营业收入分别为30419.46亿元和29854.11亿元。中国中化、中国海油、恒力集团、浙江荣盛、陕西煤业、盛虹控股、浙江恒逸、陕西延长石油进入前100强。(中国工业报记者余娜)
协同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泉州装备协会与中国科学院泉州装备中心达成战略合作
日前,为进一步促进高端装备专利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泉州装备协会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在泉州装备协会秘书处举行专利技术成果对接会并达成战略合作。泉州装备协会会长、泉工股份董事长傅炳煌,泉州装备协会秘书长张跃良,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书记、主任汪凤翔,副主任李俊等出席对接会,同时参观了泉州装备协会服务平台,并在会后前往泉工股份车间调研。据介绍,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泉州装备中心”)是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与泉州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7月4日签约共建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是海西研究院下属5个研究中心之一,同时在泉州市注册地方事业法人“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泉州装备中心以国家制造强国发展战略为指南,坚持“四个面向”,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开展人才引育、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围绕现代控制与传动系统、智能测控与网联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学科布局,形成了大批重大创新成果,充分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建设。
2024年12月27日,数字化智能化电网科技创新产业园(以下简称“数智电网科创园”)在四川成都正式启航,首批生态合作企业签约。中国工业报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建设数智电网科创园,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电网领域的具体实践,也是落实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西南电网智能化升级,全面重塑电网生产管理方式。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历章表示,四川天府新区坚持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奋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和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当前聚焦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高标准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聚23个重大产业化项目。数智电网科创园这一新能源重大产业化园区的投建,将大幅推动能源技术攻关与产业集聚,引领带动先进能源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强表示,数智电网科创园的正式启航,是国网信通产业集团与四川天府新区双方优势互补、密切协作,共同构建数智电网产业链创新生态的标志性成果,对促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产业提质升级,推动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记者获悉,数智电网科创园建设工作启动一年来,双方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软件测评中心等顶尖研究机构,华为、百度、阿里、腾讯等行业领先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贯通“设计、研发、小试、中试、验证、应用”创新链产业链全环节,构建了以电力鸿蒙产业链为底座、电力人工智能产业链为核心、电力应用场景产业链为牵引的“三链融合”产业布局,成为西南地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样板。数字化、智能化趋势的当下emc易倍体育,,成都所在的西南电网,在功能、形态、结构、特征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电网西南分部副主任、党委委员,国网西南电力研究院董事、党委书记李本良表示,部分能源电力技术已经全面进入了无人区,必须要紧紧依赖数字化技术,对西南电网的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升级,全面重塑电网生产管理方式。空天电力大数据遥感+导航+通信一体化技术,在推动数智电网大发展的多个关键领域,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在当天举办的数智电网产业链创新生态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周成虎表示,空天电力大数据在推动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规划方面,可识别高清影像,结合政务地理图,通过图层数据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生成规划路径,提高规划效率和准确性。建设领域,支持辨识建设线路走向、交跨位置及地理环境,为前期方案编制、进度跟踪和施工监督提供智能化服务,有效管控项目风险,降成本提效率。生产环节,可助力保电与防汛工作,实现现场数据实时传输、隐患上报和精细化保电巡检管理,增强自然灾害研判与监测预警能力,保障电网设备安全运行。营配方面,可精准预测并规划新能源布局,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增强能源系统灵活性。调度环节,基于多源遥感卫星影像和DEM数据,可建立水库蓄水量估算模型,为水电调度提供精准辅助决策,提升调度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量子通信,成为未来自主可控信息安全生态的重要保障。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裁周雷分析,量子信息科技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解决信息安全传输问题,满足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计算能力需求,有效提高能源系统的监测、控制。活动上,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还发布了新型电力系统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据悉,该创新平台是按照国资委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的部署要求,牵头筹建的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链人工智能支链,将依托2030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进电力鸿蒙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国工业报记者余娜)
2024年1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在北京举办2024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大会。大会以“绿色低碳赋能中国制造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旨在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加快工业绿色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同志参会并致辞。有关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绿色制造国际合作、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企业ESG体系构建等议题开展对话交流和经验分享。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媒体等代表近200人参会。
2024年12月26-27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总结2024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5年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出席会议并讲话,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主持会议。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叶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副部长熊继军,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党组书记单忠德,部党组成员、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张建民,部党组成员谢远生,总经济师高东升,总工程师谢少锋出席会议。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领航掌舵、举旗定向,就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习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刻阐述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重要原则、重点任务、方法路径,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以来,习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等进一步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提出五个“必须统筹好”的重要关系。全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推进新型工业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会议指出,2024年,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较好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工业体系全、品种多、规模大的优势进一步巩固。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制造业投资持续扩大,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突破万亿元。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批产品实现应用推广。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推动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产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C919累计交付14架,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点火成功,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并首发成功,300马力级无级变速拖拉机量产应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达3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6.3万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00家高水平5G工厂,新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383家,完成12家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178家国家高新区提质增效成效明显,累计培育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80家。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到300个,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正式开通上线。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419万个,千兆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亿户,实现“乡乡通5G”。预计全年,电信业务总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同比均增长11%左右。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正式启动,《稀土管理条例》发布实施,首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揭牌成立,开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标准研制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新型工业化》创刊发行,无线电管理等工作得到加强。会议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会议强调,2025年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加强对工业大省运行调度和督促指导,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奋勇争先。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研究制定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的方案,加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政策落实。纵深推进产融合作,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和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启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继续保持烟草行业稳健发展。二是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短板、锻长板、防风险,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办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系列活动。三是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创新攻关组织模式,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推动一批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四是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启动实施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技术改造,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深入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加强制造业品牌培育推广。提升民爆行业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专项整治。五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推进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扩大北斗应用规模。因地制宜建设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开展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制定出台生物制造、量子产业、具身智能、原子级制造等领域创新发展政策。推进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六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探索建立工业数据流通和交易机制。坚持“点、线、面”协同,加快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面向重点行业“一业一策”制定数字化转型指南,用三年时间建设200个高标准数字园区。分行业分区域布局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进工业5G独立专网建设,壮大多层次系统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和重点场景应用。全链条推进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加快建设先进计算产业体系。七是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双千兆”网络发展政策措施,试点部署万兆光网,力争累计建成5G基站450万座以上。有序推进算力中心建设布局优化,加快网络升级“联算成网”。推动5G演进和6G技术创新发展。强化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完善APP全链条治理长效机制。提升无线电频谱技术创新能力和频谱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强细分行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推动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极端场景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八是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优化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新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加大工业节能降碳攻坚力度,探索推进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提升工业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水平,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九是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研究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推行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开展新一轮中央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再培育1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公共服务质效,建好用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加大清欠等帮扶力度,建设国家统一的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推动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落地见效。十是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十一是支持部属高校“双一流”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特色“大思政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人才队伍,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造卓越工程师教育工信品牌。十二是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尽快推出一批示范性、带动性强的改革措施。加强对部分行业发展的规范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推动行业自律,促进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强化产业政策与财政、金融、贸易、人才等政策协同,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立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标准支撑牵引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制造业、电信等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绿色发展、中小企业等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通信管理局全面提升履职能力,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部属企事业单位聚焦主责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协会、学会等社团中介组织桥梁纽带和支撑作用。会议强调,要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好第一方阵,当好“三个表率”,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强化中央巡视整改,着力纠治“”问题emc易倍体育,,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财会监督效能,牢牢守住廉洁、保密、安全、质量“四条红线”。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强部系统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工业文化,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等伟大精神和哈军工优良传统,践行严慎细实、雷厉风行、团结协作、敬业规范的工作作风,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舞台、干成事的给激励,教育引导全系统干部职工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会议要求,岁末年初之际,要扎实做好企业帮扶、重点物资生产供应、通信服务、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无线电管理、值班值守等各项工作。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加强隐患排查处理。全力维护部属高校师生健康安全和校园稳定。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有效回应企业和群众关切。组织做好对离退休干部、老职工的慰问。坚持不懈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确保节日期间风清气正。会上,安徽省、北京市、四川省、浙江省、湖南省、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江苏省通信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先后作交流发言。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同志应邀出席会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部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部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部属各单位、部属各高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部代管各基金公司主要负责同志,部机关各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2024年1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工智能标委会”)在京召开成立大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出席,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海淀区政府负责同志,人工智能标委会主任委员郑志明院士、委员代表,以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会议。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标准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工业和信息化部探索标准机制改革,成立部人工智能标委会,编号MIIT/TC1,主要负责人工智能相关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秘书处设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的第一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志着人工智能行业标准化工作迈入新阶段。谢少锋和郑志明共同见证人工智能标委会揭牌。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宣读了人工智能标委会成立公告。同期,召开了人工智能标委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通过了标委会章程、秘书处工作细则、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以及2025年工作要点等文件。
2024年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主持召开第十二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听取企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单忠德出席会议。会上,来自量子科技、6G、人形机器人、低空产业、智能终端、工程机械、船舶、医疗装备、生物制造、新材料、软件等领域的20家科技和创新型企业负责人作交流发言,介绍所在行业发展动态及企业运营情况,分析面临的困难问题,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项目布局、产业链合作、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等提出意见建议。部相关司局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诉求予以回应。会议指出,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我们工作进一步指明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坚定自觉地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实践,大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会议强调,各位企业家要对标国际一流,树立雄心壮志,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积极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加大研发投入,锻造核心产品,夯实能力底座,加快形成一批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化产业链上下游联动,让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演变成产品,从产品延伸为产业,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强化新型生产要素保障,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在新兴和未来产业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卓越孵化器,全力支持科技和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